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(记者刘浩)明明没有债务纠纷,发送服务手机却莫名收到催收短信,不实这种虚假的催收承担骚扰短信是否侵犯用户的隐私权?短信服务提供者是否应担责?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上海宝山法院)获悉,近日,短信短信该院审结了一起隐私权、提供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,短责任因短信服务提供者未尽到审慎义务,信内依法判决短信服务提供者与短信内容提供者承担共同侵权责任。容提
据了解,供者共同2023年10月20日,侵权余先生收到一则短信:【XX资产】余XX,发送服务目前最新欠款:27911元,不实现申请特殊减免还9431元即可结清账户,催收承担提供结清证明。短信短信减免有效时间截止2023年10月21日上午10点。提供过期将永久取消此权益,并追责全款,追究其法律责任,详询XXXX,退订回“T”。
余先生心生疑惑,自己与短信中的“XX资产”之间无任何业务往来,也不存在任何债务纠纷,为何会收到这样的短信?随后,余先生在网站上查询到短信号码的持有人为某信息公司。经过该信息公司披露,余先生发现该条短信的发送内容来源于某科技公司。
余先生认为,科技公司和信息公司的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,侵害了自己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。在与两公司沟通道歉等事宜未果后,余先生将科技公司、信息公司诉至宝山区人民法院,请求判令二被告停止侵权、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维权所支出的交通费、住宿费共计900余元。
庭审中,被告信息公司辩称,信息公司具备合法开展短信发送的资质,是短信服务的提供者。科技公司作为信息公司的客户,是短信内容的提供者。信息公司将涉案短信号码提供给科技公司使用,并根据科技公司提供的信息向原告发送催收短信,用途合法。
此外,涉案短信附有短信行业发送标准要求“退订回‘T’”,余先生有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短信服务的权利,符合互联网平台运作模式的信息推送特征。因此,信息公司不存在侵权行为。退而言之,即使信息公司确实存在一定的侵权行为,其对余先生所造成的侵权后果也极其轻微,主观上也不存在故意,无需承担赔偿责任。因此,信息公司请求法院驳回原告余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。
被告科技公司经法院合法传唤,无故未到庭参与诉讼。为查明案件事实,经原告余先生申请,法院依法追加“XX资产”的运营者某资产公司作为第三人。第三人资产公司述称,原告余先生截至目前并未在其处存在欠款。
宝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,科技公司未经余先生本人同意,通过信息公司向余先生所持有的手机号发送内容不实的催收类短信,对于余先生的私人生活造成了影响,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。科技公司应承担停止侵害、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。
信息公司明知来自科技公司的短信是催收类短信,在未做事先审查的情况下仍然对外发送,导致余先生的隐私权及个人信息受到侵犯。信息公司作为短信服务提供者,在未能举证证明其尽到审慎义务的前提下,应当与短信内容提供者承担共同侵权责任。
据此,余先生要求信息公司停止侵权并书面赔礼道歉,应依法予以支持,对于余先生的经济损失,信息公司应当与科技公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。
综上,宝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科技公司和被告信息公司停止侵权,以书面形式向余先生赔礼道歉,并赔偿余先生维权费用900余元。
一审判决后,当事人均服判息诉,该案已生效。
(以上人名为化名)
法官说法:
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
作为短信的接收者,消费者可以及时清理、退订不必要的订阅信息。对于未订阅的骚扰短信,可以向短信服务提供者以及相应平台投诉,要求采取措施予以制止,也可以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举报。如果发现存在电信诈骗的犯罪线索,可及时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。
此外,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不随意留下电话号码,不注册、浏览不必要的网站、APP、商家会员等,以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。
责任编辑:温馨宁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,团中央学校部、全国学联秘书处等单位共同举办的“寻访2018年度‘最美中学生’‘最美中职生’”活动近日揭晓,合肥6名中学生、中职生上榜。 该活动面向全国中学、中等职业学 ...
中国消费者报合肥讯记者司宇萌)近期,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“你点我检”食品专项监督抽检。本次抽检共9大类10个品种食品60批次,其中方便食品6批次,经检验全部合格。本 ...
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)直播电商平台商品的质量如何?近日,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京东 、小红书等9家直播电商平台销售的96个品牌113批次婴幼儿服装、成人服装、丝巾、鞋类、箱包、蚕丝被等进行了监督 ...
近日,合肥市教育局在人民网回复网友时表示,目前各类培训机构除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外,一律暂缓组织招生宣传等任何聚集活动。严格落实“亮扫)码+测温+戴口罩”和日常消毒、通风等防控措施。同一时段参加线下 ...
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 刘浩)8月11日,国家药监局发文提示消费者科学认识刷酸美容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抚平细纹、改善闭口、淡化痘印……“刷酸”产品真 ...
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熊铮 记者朱海)3月15日,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通告,通报食用农产品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、饮料、酒类共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,涉及农兽药残留、微生物污染、食品添加剂、生物毒素污染、质 ...